在这个AI一日千里的时代,我们究竟该如何自处?
序章:站在时代的分水岭
2023年,ChatGPT的问世引发了许多人的焦虑。刚开始,我也和许多人一样感到无比兴奋,迅速加入了学习AI的浪潮。作为一个用过C语言玩转单片机、偶尔用Python解决一些实践问题、却没有系统性编程背景的“小白”,我对AI充满了好奇和热情。
然而,AI进化的速度实在太快了。带着尝鲜的心态,当我刚搭建完一个本地AI模型,还没来得及深耕其应用,其他更强大的模型就出现了。并且由于显存和算力的限制,我已然意识到,曾经到处打广告的NVIDIA,已是难以高攀的奢侈品。AI模型的迭代速度令人难以追赶,而硬件资源的高门槛更让许多人望而却步。
更让人感慨的是,AI的快速升级直接改变了技术生态。ChatGPT的一次更新,便能让开发者的辛苦努力瞬间化为泡影。“还没开始就被淘汰”的经历在开发者社区中比比皆是。不少人基于OpenAI技术开发了创新应用,却因ChatGPT的新功能覆盖了其核心用途,不得不遗憾地终止项目。例如,基于Text-to-Speech的Whisper,以及近期因OpenAI内置检索增强生成(RAG)功能而受到冲击的Chatbase、ChatPDF、SiteGPT、Cody 等工具。这种快速更替的技术进步,令人不得不重新思考个人与技术的关系。
所以,假如今天我站在旧金山OpenAI总部对面的咖啡馆里,望着来来往往的工程师们,思考着一个古老而崭新的问题:在这个AI一日千里的时代,人类究竟该如何自处?
其实真正的问题不是"AI会取代人类吗",而是"如何与AI协同进化"。这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人类独特的价值所在,这是一个关乎个人、家庭、企业乃至社会的深刻议题。许多人都经历了一个现代悖论:他们对技术进步充满热情,但对快速的变化感到焦虑。这种焦虑往往源于对人类价值观和人性本质的认知模糊。
一、时代的浪潮
海德格尔的警示
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警告我们,技术不仅仅是工具,它会重塑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。今天,这个预言正以惊人的速度实现。AI不仅在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,更在重塑我们的认知边界。
AI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发展速度的指数级增长。根据图灵奖得主Richard Hamming的观察,自工业革命以来,人类知识每17年翻倍。进入AI时代后,这一趋势进一步加速——AI不仅推动了知识生产,还开始主动创新。以下是AI时代的几个核心特征:
当OpenAI的Sora以惊人的逼真度生成视频时,当Claude能够进行跨越多个领域的深度对话时,NVIDIA要创建数字地球时,我们不禁要问:这是终点,还是开始?
这些工具不仅展现了技术的能力边界,也将人类的知识扩展推向新的维度,迫使我们重新定义学习的意义。
知识的双重性质
ChatGPT刚刚问世时,很多人建议大家利用AI成为“超级学习者”。然而,当下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:在一个AI“无所不知”、进化速度远超人类的时代,我们到底应该学什么,才能真正有意义?
AI的飞速发展让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,不仅在计算和数据处理方面超越人类,还迅速扩展到图像生成、语言理解和创造性工作。面对这种变局,我们如何保持自己的竞争力?如何不被时代淘汰,甚至利用AI助力自身发展?这不仅是一个关于个人成长的问题,更关乎未来职业规划和人类社会的整体走向。
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,知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双重性质:
- 表层知识:如流水般快速更迭,今日的技能明日或将作古,就像我这一年来对AI应用的多种感受
- 深层知识:如基石般愈发珍贵,是人类认知的永恒基座,就如我这一年来在职学习的宝贵收获
深层知识不仅是理论与原则的掌握,也是对人类认知与创造规律的深刻理解——如在科学研究中洞悉问题本质,或在艺术创作中把握文化的永恒主题。
人工智能(AI)的快速发展,我们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。在这个时代,AI技术不仅超越了人类在计算和数据处理上的能力,还迅速扩展到图像生成、自然语言处理和创造性领域。面对此种局势,人类如何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?如何在AI时代不被淘汰,甚至利用AI助力自身发展?答案关乎个人职业规划和人类整体的未来走向。
二、学习的本质重构
从工具到思维
传统的学习往往局限于工具层面——掌握某个软件,熟悉某种技术。但在AI时代,这种学习方式已然失效。就像没有人会刻意去学习如何使用铅笔一样,未来的AI工具也将变得如此自然,以至于不需要特别学习,就像好的操作系统,会尽量使你感觉不到系统的存在。
例如,cursor还有chatGPT等AI生成代码工具已经让编程变得像写自然语言一样简单。这意味着未来真正的竞争力在于提出有创造性的需求,而非实现技术本身。
真正的挑战在于:如何培养一种能够驾驭这些工具的思维方式?
跨界思维的魅力
历史告诉我们,最伟大的创新往往发生在不同领域的交界处:
- 达芬奇将艺术与科学融为一体
- 爱因斯坦通过音乐启发物理灵感
- 乔布斯将科技与人文艺术完美结合
跨界思维的关键在于打破领域之间的边界,而AI的进化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连接的必要性,在这种背景下,跨界思维成为众多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体现。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在于发现机会(第七卷洞穴寓言)、连接资源并创造价值,而跨界思维为此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独特的灵感。它不仅帮助企业家突破传统领域的限制,还能通过AI的辅助,激发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路径。
#引出话题 企业家的跨界思维(这个放到后续再思考)
在AI时代,这种跨界思维将变得更加重要。正如乔布斯所说:“创造力只是将事物联系起来。” 在AI快速进化的时代,连接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。
三、重新定义核心能力
在AI快速发展的时代,传统的核心能力正在被重新定义。过去,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熟练度是竞争力的关键。然而,随着AI在效率和逻辑上的超越,人类的优势逐渐从“执行型技能”转向“思维型能力”和“人性化特质”。以下两个维度的核心能力将在未来变得尤为重要:
元认知能力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。“如何学习”这个问题包含了两个隐含的前提:“学什么”和“为什么学”。这构成了探讨学习过程这一更广泛框架的基础。这种结构与哲学和教育学中的三大核心问题密切契合终极三问,即“是什么”、“为什么”和“怎么做”也就是“如何学习”,在此不展开谈前两个问题。
如何学成为新的关键竞争力。元认知能力包含以下几个重要方面:
-
信息筛选能力:在海量数据中提炼真知
面对信息过载的挑战,利用AI的筛选和分析能力,我们可以更高效地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,但最终的判断仍然需要人类的批判性思维。认知偏见COGNITIVE BIAS -
知识整合能力:将碎片化信息构建成体系
信息碎片化是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,而知识整合能力正是将这些碎片化信息串联成体系、构建深层理解的关键。 -
创新应用能力:在不同场景中灵活运用知识
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是积累,而是学在当下,边学边应用。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多种场景中,是元认知能力的高级表现。
人性化技能
随着AI越来越牛逼,那些最富人性的能力反而变得弥足珍贵。AI在逻辑、计算和数据处理领域的能力逐渐碾压人类,但它在情感理解、创造力和复杂决策上的局限性,凸显了人类的不可替代性。以下几项人性化技能正成为人类的核心竞争力:
-
同理心: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
理解他人情感并站在对方角度思考的能力,在任何需要沟通、合作的场景中都不可或缺。AI或许能够模拟情感,但难以真正感知和回应复杂的人类情绪。 -
创造力:打破常规的想象力
创造力不仅仅是艺术领域的专属,它贯穿于解决问题、开发产品和商业模式设计的各个环节。与AI相比,人类的创造力更多体现在“打破常规”的想象力和灵活性上。 -
判断力:在复杂情境中做出权衡的能力
AI的算法往往依赖既定数据进行分析,而人类的判断力则擅长在模糊和复杂的情境中做出权衡。例如,在医疗诊断中,AI可以快速分析病理数据,但判断治疗方案是否符合病人个体需求,则依赖于人类医生的综合考量。
四、实践之道
AI时代的学习不仅需要方向明确,还需要科学的策略与方法。面对技术更新的快速节奏,我们需要像投资组合一样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资源,同时通过高效的方法论确保学习的深度与成果。
知识投资组合
就像投资需要组合策略一样,知识学习也需要合理配置:
-
60%用于夯实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
在专业领域建立深厚的理论根基是长期竞争力的保障。这部分投入主要用于学习行业的核心原理、最佳实践和前沿研究。 -
30%投入跨领域学习和知识整合
跨领域学习的目的在于开拓视野,寻找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,从而激发创新思维。这部分可以涵盖心理学、经济学、设计思维等与主专业相关但不直接重叠的领域。 -
10%保持对新兴技术的敏感度
在AI快速演进的背景下,关注新兴技术的趋势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必要手段。你无需成为每种新技术的专家,但需要具备基本的认知,了解其潜在影响。例如,通过定期关注技术前沿(如订阅科技媒体或参加行业论坛),培养对新兴技术趋势的直觉判断力。
学习方法论
为了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高效吸收和应用知识,仅有方向还不够,还需要科学的方法论。以下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学习策略:
-
以终为始:明确学习目标和价值取向
在学习开始之前,明确最终目标。例如,学习某项技术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还是为了职业发展?这一过程可以避免盲目跟风学习低效或无用的内容。 -
深度优先:在核心领域建立深厚根基
面对信息的碎片化和工具化趋势,真正的竞争力来自对某一核心领域的深入掌握。与其浅尝辄止,不如聚焦于关键主题,深入挖掘本质。 -
广度跟进:有选择地拓展认知边界
广度学习不是盲目地囊括所有信息,而是基于目标,有针对性地拓展新领域。跨界思维的形成离不开这种有选择的广度学习。 -
实践检验:通过实际项目验证学习成果
学习的最终检验在于实际应用。将理论付诸实践,不仅能强化记忆,还能在反馈中进一步优化技能和思维。
知行合一
学习方法论,就像是如何学习这个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,将知识投资组合与学习方法论结合,可以形成一个动态的学习循环既学在当下,在当下学:
-
明确目标:根据你的职业发展和兴趣,分配学习资源,确保重点投入到核心领域和跨界知识中。
-
深耕与探索并行:在核心领域深度学习的同时,通过跨界学习和新技术探索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。
-
动态调整方向:通过在学习过程中记录新发现的问题或兴趣点,将学习路径动态调整为更贴近实际需求的方向。
-
以实践为驱动:每一个学习周期都需要通过项目检验成果,既能积累经验,也能在过程中发现新的学习需求。
知识投资组合帮助我们科学分配学习资源,而学习方法论则为我们提供了从目标设定到成果检验的完整路径。在AI时代,学习不再是静态的积累,而是动态的优化与实践。
五、未来展望
新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
AI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模式,更可能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“文艺复兴”时代。在这个充满潜力的未来,技术与人性将再次碰撞出耀眼的火花。这个新时代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:
-
技术与人文将深度融合
AI的强大计算能力和人类的情感洞察、文化创造力结合,将催生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和科学表达形式。例如,AI不仅能协助完成复杂的科学计算,还可以参与文学创作、音乐谱写,甚至与人类共同探索哲学问题AI的存在感哲学思考。 -
专业与跨界将相得益彰
正如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家兼艺术家的全才辈出,未来的领导者和创新者也将是多领域知识的整合者。专业的深度和跨界的广度将共同推动个人与社会的进步。 -
创新与传承将和谐共存
技术的创新不仅是对未来的探索,也是对历史智慧的继承与再造。AI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或文化遗产,重新发掘人类文明的精髓,并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,助力传承和弘扬。
个人如何在这种融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?在科技和艺术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,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这一新文艺复兴的推动者。
终极思考:学习与存在的双重追问
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,在粮食供应链问题还未彻底解决的今天,AI主导的未来,我们需要思考的不仅是“学什么”,更是“为什么学”。而这一问题的答案,不仅指向人类自身,也映照出AI进化中对“服务”与“存在”关系的深层哲学思考。AI的发展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学习的意义、以及存在的本质。
The Individual Empowerment and Self-Determination 通过鼓励内省和个人真实性推进了人类思想。促进个人面对生活固有的不确定性并创造自己的意义,在更深入理解自由和责任的道路上,生命游戏的完整版似乎出现了,那就是Artificial intelligent。这似乎就是一场写好剧本的游戏,每个人都是生命游戏中的细胞,每个人的命运受制于某种宿命般的规则,也表现出相互作用的复杂性。在某种程度上,这种情境与存在主义的主题不谋而合——个体被置于一个充满无常和不确定的世界中,必须面对自我的存在,在缺乏预设意义的环境中寻找或创造意义。
在AI的底层,特别是在神经网络中,单个神经元的激活规则非常简单,但通过层层组合,这些简单的规则能够构建出一个复杂的整体,产生有意义的输出。这与存在主义中的荒谬与意义的创造有着很深的联系。单个神经元没有“理解”,但整个AI模型最终学会如何生成语言、识别图像,这相当于从无意义的规则中“涌现“出具有意义的整体行为。
从康威的生命游戏、存在主义哲学到AI底层原理,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:个体在系统中的作用与相互依存、自由与局限的平衡,以及从无序中找到意义的过程。这种思想不只是对AI的理解,也是对人类生命特征中最重要的预测信息能力存在的反思,也就是对学习的反思。如果人类生命特征上一部分预测信息的能力不足,那么我们的核心能力要如何重新定义呢?
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,因为生命因其存在而创造意义。
保持独特:在学习中寻找人性完整的答案
我们正处于一个跨越多个时代(农业时代、工业时代、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)的转型期。
- 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变化
- 更是为了引领变化
- 最终是为了实现人性的完整性
-
创造意义的能力:主动塑造自己的角色和目标。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价值体系,思考人类在科技社会中的独特作用,并积极探索如何利用AI来服务人类的目标,而不是简单地被科技驱动。
-
构建人机协作力:AI是我们力量的延伸,虽然他去别的星球也不愿意带上我(关于我跟AI讨论去别到星球的拉扯),但是他依然成为扩展我能力的工具,从手机、电脑到家庭教育形成了新的协同效应。
-
跨时代的适应力:跨时代的适应能力不仅是生存的必要条件,更是人类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创造价值的核心能力。通过接受不确定性、塑造自己的意义与目标,以及持续学习与更新,我们可以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找到方向,并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迎接未来。
-
感知与驾驭复杂的能力:系统的复杂性体现在局部规则与整体涌现的动态关系中。理解技术、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复杂运作原理,能够帮助人类在局部与整体之间找到平衡,制定优化全局的创新解决方案。
-
情感共情力:情感与人文关怀是人类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,特别是在文学、心理治疗和人际互动中。AI可以模拟情感,却无法真正理解情感。通过共情能力,人类能在人机互动中保有人性的温度,赋予技术更多社会意义。
我们不仅可以在AI主导的未来中生存下去,还能在其中找到属于人类的独特意义和价值。存在主义的反思提醒我们,不应只是被动适应变化,而要主动为自己和未来赋予意义,以真实性和创造性去应对复杂的存在。无论技术如何进步,学习与创新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性的丰富与完整。
展望未来,AI的发展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。主动学习和深刻反思,我们不仅能够适应这个时代,还能塑造未来,让技术与人性共生。